欢迎来到365英国上市官网
咨询热线

18165782065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  >  徕卡正置荧光显微镜解锁微观世界的“全景拼图术”

徕卡正置荧光显微镜解锁微观世界的“全景拼图术”

更新时间:2025-07-2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61
 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,荧光显微镜是揭示细胞动态与分子机制的“眼睛”,而大视野成像技术则如同为这双眼睛装上“广角镜头”。徕卡正置荧光显微镜凭借其先进的编码物镜与智能软件系统,将多区域图像拼接(TileScan)技术推向新高度,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、精准的微观全景成像解决方案。
  一、硬件准备:编码物镜的“智能定位”
  徕卡正置荧光显微镜的六位物镜转换器搭载智能编码系统,每个物镜均内置唯1ID。当用户旋转转换器切换物镜时,系统自动识别当前物镜参数(如放大倍数、数值孔径),并在软件界面同步更新比例尺与光强设置。例如,切换至40×物镜时,软件会自动将图像比例尺调整为“100μm”,并优化LED光源强度以避免荧光淬灭。这种“即插即用”的编码设计,消除了传统显微镜需手动校准比例尺的繁琐步骤。
  二、软件操作:三步完成全景拼接
  1.区域规划
  在LAS X软件中,用户可通过“TileScan”模块划定扫描范围。系统支持手动输入坐标或直接在预览图中拖拽矩形框定义区域。例如,研究植物细胞壁结构时,可框选整个叶片横截面,软件会自动将其分割为若干个重叠的子区域(默认重叠率20%)。
  2.参数优化
  针对荧光样本特性,需调整关键参数:
  ①曝光时间:低丰度蛋白标记需延长至500ms,而高表达样本可缩短至100ms以减少光毒性。
  ②Z轴层数:厚样本需设置3-5层扫描,通过景深扩展算法合成清晰图像。
  ③通道选择:多色荧光标记时,可分别设置DAPI、GFP、RFP的独立参数。
  3.自动拼接与后处理
  点击“Start”后,载物台按预设路径移动,摄像头连续采集子图像。软件通过特征点匹配算法实现无缝拼接,误差控制在0.5像素以内。拼接完成后,用户可进一步进行:
  ①背景校正:通过“Rollball”算法去除非均匀照明导致的光斑。
  ②对比度增强:应用CLAHE提升细节可见度。
  三维重建:对多层扫描数据执行“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”,生成伪彩色3D模型。
  三、应用场景:从细胞到组织的“无缝过渡”
  1.肿瘤微环境研究:拼接免疫荧光标记的肿瘤组织切片,可同时观察癌细胞(CK19+)、免疫细胞(CD8+)及血管(CD31+)的空间分布。
  2.神经环路追踪:对脑切片进行多色荧光标记,拼接后可清晰呈现神经元投射路径与突触连接。
  3.植物发育生物学:通过时间序列拼接,动态记录拟南芥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过程。
 

 

  四、技术优势:效率与精度的双重突破
  相较于传统手动拼接,徕卡方案具有三大核心优势:
  1.速度提升:自动化扫描与拼接使单样本处理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。
  2.精度保障:编码物镜与闭环载物台确保重复定位偏差<0.1μm。
  3.数据可追溯:所有拼接参数自动保存为元数据,符合GLP要求。
  从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到组织器官的空间互作,徕卡正置荧光显微镜的拼图技术正助力科研人员突破视野局限,在微观世界中绘制出更完整的“生命地图”。